1920年,受毛泽东、夏曦等组织“崇新学社”的影响,武冈学生欧阳东、邓中宇、夏石泉、唐盛等将旅省学友会改造为思思学社。“思思”就是从马克思、恩格斯名字中各取最后一个字的谐音组成,对外则称从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而来。不久,思思学社更名为思思工学社。社内分工业、农业、教育等门类,一面实地从事农工生产,一面传播革命知识。之后,思思工厂、思思学校、思思农场相继建立。
1922年,邓中宇等将工厂成员的子弟及亲友子弟召集起来,在老南门城楼上开办复式小学班。不久,以文庙作为校舍,正式创办思思学校。欧阳东回到武冈任思思学校校长。
思思学校创办之初,经费十分匮乏。
为解决办学困难,欧阳东三次变卖家产。首先他对妻子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说服妻子变卖金银首饰等嫁妆。接着他听说他父亲刚交付了购买店铺的2000银元,便连夜赶到卖主那里软磨硬泡地取回。没过多久,他又背着父亲卖掉 10亩水田。所得的所有经费全部用于办学。
邓中宇也变卖了部分家产用于办学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戴华声、彭关民、龙升如等都变卖了自己的部分家产,捐资办学,逐渐保障了思思学校的正常运转。
思思学校的教员大多数是在长沙学习、接受了新思想回乡的知识青年。56名教员中有16人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。李秋涛、王圭田、尧文玉等因向往“思思”而前往任教。
学校治校严谨,教学成绩显著,长沙《通俗日报》以《有这样一所新型学校》为题进行报道,思思学校声名远扬,周边县群众的子弟纷纷前来就读。
欧阳东与开明校长周吾从、驻军团长刘克家保持着较好的关系。学校寄宿生没有宿舍,刘克家主动让出节孝祠,把驻在祠内的部队调往高沙驻扎。学校取得“学校不许驻军”的牌示,保证了学校的安宁和正常的教学秩序。同时也便利了革命活动的开展。
欧阳东、邓中宇为了集合同志、培养人才,组织“36同人”,以“36同人”为骨干建立思思学校校友会,发展会员305人。
思思学校创办校刊,阐述革命理论、传播反帝爱国思想。学校利用节日、纪念日等,用革命思想、革命口号占领街头宣传阵地。1923年“二•七”惨案发生后,学校的学生走出学校,在县城街头、广场广泛宣传,高呼“打倒日本帝国主义!”“打倒帝国主义走狗!”等口号。
在与夏曦及长沙文化书社的联系过程中,欧阳东、 邓中宇、李秋涛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。为适应革命形势,欧阳东、邓中宇等在教学之余,研究革命形势,着手发展党的组织。1925年夏,中共武冈特别支部在思思学校建立,李秋涛任书记、欧阳东任组织委员、邓中宇任秘密特约通讯员(负责宣传)兼工会小组长。这是武冈县乃至邵阳地区内第一个党支部。
中共武冈特别支部在中共湖南省委的领导下,秘密开展工作。积极发展党员。先后发展邓成云、王圭田、夏寒松、唐盛、夏时、夏石泉、易宫午、夏俊豪、林楚贤、尧文玉、匡文明、段仁安、刘步云、夏代煌等为党员。开展各种革命活动。上海“五卅”惨案发生后,党组织带领工人、学生走上街头,进行宣传和示威游行,抗议英、日等国军警在街头枪杀中国人的暴行。经常在群众中宣讲俄国十月革命的故事,并鼓励动员人民群众:“俄国穷苦百姓组织起来,推翻沙皇政府过上好日子,共产主义将要在全世界取得胜利,我们中国将来也会有这一天。”还积极宣传共产党人一不怕死,二不怕苦,三不叛变的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。
思思学校逐渐成为武冈传播马克思主义等新思想新文化、培养革命人才的基地,为武冈播下了革命的火种。
作者:杨峰 李建芳 推荐单位:武冈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
联系邮箱:smqzxx@126.com 邮编:422206
版权所有: 中国共产党邵阳市委员会党校 邵阳行政学院 邵阳市社会主义学院
©2022-2032 All Rights Reserved. 联系电话:0739-53588448 备案号:湘ICP备2024043500号-1